吉隆坡会场冷气十足,但2025年7月11日,当中国外长王毅的一个反问落下时,40余国代表感受到的却是太平洋深处般的刺骨寒意。
“如果太平岛都算‘岩礁’,那么美日在太平洋上的那些岛礁算什么?你们真愿意按同样标准放弃权益吗?”
全场陷入死寂,连纸张翻动声都消失了。王毅的诘问,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瞬间划破了某些国家精心编织的国际法“皇帝新衣”。
01 闹剧复盘:一场预设结局的“三无产品”
九年前的所谓“南海仲裁案”,在王毅的剖析下彻底显形:
程序违法:践踏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的“协商优先”原则,背弃中菲双边协议,公然违反国际法基石“禁止反言”;
本质偷换:将南沙群岛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(这两点明确不在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管辖范围!),偷梁换柱包装成一般海洋争端;
资格双标:美国这个最积极推手,至今都未加入《公约》!联合国五常中,中、俄、英、法四国均提交了排除海洋划界强制仲裁的声明(2006年中国已提交),唯独美国置身“公约”之外却挥舞“公约”大棒。
王毅定调一针见血:仲裁庭“越权审理”,是“打着《公约》旗号干违反《公约》的勾当”!这不是司法,而是一场被预设了答案的政治表演。
02 太平岛判例:荒诞到扯下了谁的底裤?
仲裁庭最令人瞠目的“神操作”,是将面积足有0.49平方公里、拥有淡水、植被和常住人口的太平岛,硬生生定性为“岩礁”(仅能主张12海里领海)而非“岛屿”(可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等)。
这判例若成真,无异于在全球海洋秩序中引爆核弹:
日本赖以主张巨大海洋权益的小笠原群岛、冲之鸟礁(不足10平方米的人工加固物)怎么办?
美国的中途岛等战略支点,法理基础是否瞬间崩塌?
王毅翻出旧账:当年日本强推冲之鸟礁“升级”时,中韩据理力争其违反《公约》“自然形成、可居住”定义,可美国操控下的联合国机构竟予以放行!
法律?此刻沦为赤裸裸的工具。王毅的质问直抵核心:当规则可以任人打扮,谁还敢信所谓的“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”?
03 “温差”巨大:那个“房间里的大象”
王毅在会后点破关键:“地区各国同少数域外国家之间温差很大。” 当中国与东盟各国聚焦南海合作时,唯有一个域外国家(显然指美国)显得格格不入。
它的剧本万年不变:
1. 强推地缘冲突入亚:将集团对抗的幽灵引入和平的南海;
2. 极致双标玩到飞起:自己拒签《公约》,却最爱挥舞“公约”大棒指责他国;默许甚至支持盟友日本人工造礁扩权,却对中国在自己实控岛礁上的合理建设指手画脚。
对中国的建设(如七座多功能岛礁),王毅回应坦荡有力:“这是对中国现实控制力的巩固,何来‘扩张’一说?”
他更发出直白警告:甘当棋子冲锋在前,“最终只会沦为牺牲品”。这警告,某些国家的代表在会场全程低头回避,心知肚明。
04 南海新叙事:从博弈场到合作蓝海
揭露闹剧不是终点。王毅更勾勒了南海的未来——告别摩擦的旧标签,拥抱“和平、友谊、合作之海”的新叙事。
事实胜于雄辩:
与全球动荡海域相比,南海始终保持着航行自由与总体稳定;
中国与东盟正全速推进“南海行为准则”(COC)磋商,剑指2026年达成更富实质内容的升级版协定;
务实合作已遍地开花:海洋环保联合科考、海上搜救演练、执法机构对话……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日益响亮。
吉隆坡那震耳欲聋的沉默,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:
当王毅将太平岛判例与美日岛礁权益捆绑质问时,某些国家精心构筑的法律伪装置应声崩塌。南海,正从霸权博弈的棋盘,转变为由中国与东盟共同执笔书写的合作新篇。
那个奉行双标、“温差”巨大的域外国家,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。它的陈旧剧本,在日益觉醒的区域国家面前,再也骗不了任何人。
南海的潮水方向已然改变——向着和平,向着共同发展。这一次,沉默本身,就是最响亮的回答。
佳成网-佳成网官网-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-微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