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临沂日报
○苗立才
荀子曾言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深耕高中信息科技教育三十载,我深切感悟到:在数字时代,融合育人的关键在于秉持“善假于物”之道,通过构建“三阶·五融·五环”系统,积极响应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中“数字化战略要贯穿教育全过程”的要求,让技术工具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桥梁,而非教育的终极目的。
上世纪90年代,计算机教育刚刚兴起,有些高中课堂53%的课时都聚焦在打字训练与语法讲授上,导致学生虽然能够编写程序,却不会运用算法解决超市找零等实际问题。这种“重技能轻融合”的教学模式,与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所强调的“技术与素养深度融合”要求严重脱节,更与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》提出的“培养数字素养扎实的未来公民”目标存在显著差距。
更为突出的矛盾是核心素养的转化通道不畅。有数据显示,有些地区学校仅有少数教师能够将TCP/IP协议等知识与“信息社会责任”素养相融合。在《计算机病毒》等课例中,学生仅仅会操作杀毒软件,却缺乏网络伦理认知与系统思维,这与纲要中“数字化能力与价值观培育并重”的要求相悖。这些痛点问题,倒逼我们开启了“三阶·五融·五环”融合育人范式的探索之旅。
“三阶演进”奠定融合根基
“三阶演进”使得育人目标与数字化战略同频共振,为融合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1993年至2002年的“技能奠基期”,我们首创了“五步三段式”教学模式。该模式将超市找零、成绩统计等生活化任务融入编程教学,把60%的语法课时转为问题解决型任务,实现了“操作技能与思维训练”的初步融合。这一实践为纲要提出的“数字化技能奠基”提供了早期的实践样本,相关成果还荣获了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2003年至2013年的“三维目标期”,我们将教学模式升级为“三五五”互助创新模式。在《数据可视化》课例中,以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为载体,推动“知识、技能、情感”三维目标的融合。学生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,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团队协作与信息伦理意识。在这一阶段,85%的教师掌握了跨目标融合教学法,呼应了纲要“数字化教育要兼顾能力与品格”的导向。
2014年至今的“素养融合期”,我们构建了“五融·五环”协同体系,实现了“知识、价值、能力、素养”的深度融合。在《Python 编程》课例中,学生围绕“智能垃圾分类系统”优化算法,不仅提升了编程能力,更建立了环保责任认知,完成了从“学技术”到“用技术”再到“负责任用技术”的跨越,精准对接了纲要“数字素养与智能素养并重培育”的要求。
“五融机制”打破融合壁垒
“五融机制”有效打破了融合过程中的各种壁垒,让数字化育人要素实现了无缝衔接。
德育融情景,在《网络安全基础》课程中,我们通过模拟网络诈骗场景,让学生在攻防演练中深刻理解“技术伦理”,践行了纲要“强化数字社会责任”的要求。
文化融内容,我们深入挖掘算盘与计算机的历史关联,让技术学习承载起文化传承的使命,实现了“数字化与文化传承”的融合。
探究融过程,采用“小组协作+工具探究”的模式,使自主学习与技术应用深度耦合,落实了纲要“数字化支持探究式学习”的主张。
展示融评价,以项目汇报替代传统的测试方式,让素养外显与多元评价相互赋能,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。
习惯融细节,将“数据备份”“信息甄别”等行为内化为学生的数字生活素养,呼应了纲要“培养终身数字学习习惯”的目标。这种全要素的融合设计,让课堂不再是孤立的技术传授,而是“技术、文化、德育”的有机整体。
“五环课堂”激活融合效能
“五环课堂”充分激活了融合育人的效能,构建起数字化素养生成的闭环。
“目标导入”环节锚定了融合方向,例如在《数据分析基础》课程中,以“校园能耗优化”为题,明确“技术应用+社会责任”的双目标,契合了纲要“数字化服务社会发展”的定位。
“协作探究”环节推进了融合实践,学生分组运用统计工具处理数据时,同步培养了团队协作与系统思维,提升了综合能力。
“多元展示”环节促进了融合深化,通过海报、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,让技术成果与思想表达相互映衬,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思维过程。
“精准评价”环节保障了融合质量,依托AI系统实时追踪x“问题解决、探究创新”等12项融合指标,实现了纲要提出的“数字化评价改革”要求。
“拓展巩固”环节延伸了融合边界,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至社区智能服务等真实场景,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数字素养。这套闭环系统让融合育人从理念真正落地为可操作的教学流程。
融合育人成效显著
融合育人的成效,清晰地体现在一系列具象的成长数据中。实验校学生的学业合格率提升了9%,课堂素养测评得分提高了7分,72项省市级奖项印证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。90%的教师实现了从“技术传授者”到“融合育人者”的转型,培养出了37名省市名师。
该成果已在4省20所校推广:兰陵一中建成了96项融合课例库,费县一中的“项目驱动融合课程”成为市级样板。AI赋能的三级测评体系更让融合效果可测可评,2024年通过智能分析推送个性化任务,使课堂低参与学生的协作贡献值提升了22分,实践了纲要“数字化技术促进教育公平”的愿景。
如今,我们正积极开发分层培训资源包与低成本融合方案,让农村学校也能顺利落地“三阶·五融·五环”模式,响应纲要“数字化战略覆盖各级各类教育”的要求。三十载的探索实践证明,信息科技教育的真谛,在于通过系统融合,让技术成为培育完整人的工具。未来,这一范式将继续深化跨学科融合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时代既精于技术,更善于融合,成长为有素养、有担当的数字公民,为教育强国的数字化根基添砖加瓦。
佳成网-佳成网官网-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-微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